小编:小升初家长:今天聊一聊有关北京学区房的8大问题学区的概念是依托行政区存在的,学区内的房子就是学区房,顾名思义,就是把学校和房产对应起来的关系。 对于小学而言,在北京
小升初家长:今天聊一聊有关北京学区房的8大问题“学区”的概念是依托行政区存在的,学区内的房子就是“学区房”,顾名思义,就是把学校和房产对应起来的关系。
对于小学而言,在北京,一所房产基本对应一所小学,没有选择;对于初中而言,在北京,一所房产对应着一个片区的初中,通过派位摇号的方式得到最终小升初的结果。
海淀区的翠微东里小区,对应的小学是翠微小学,正常情况下,只要你住在这里就可以上翠微小学,但也会有特例,如果某一年入学的学生超过负载,也有可能被调剂。
翠微东里这个房产和翠微小学这所学校初中所属的学区都是羊坊店学区,大派位中学有57中、玉渊潭中学、人大附翠微、育宏学校。值得注意的是,幼升小只依赖房产,但是小升初不是,小升初阶段如果孩子的学籍和户籍都在同一个行政区,比如海淀区,那只能按照孩子的学籍进行派位,也就是跟着孩子的小学走。
但如果孩子的户籍跟学籍不在同一个行政区,比如上面的例子的孩子小学在翠微小学,但家里又购买了学区房,在西城区的金融街学区,那孩子是可以选择依照学籍,在翠微小学所属的羊坊店学区,或者依照户籍,在户籍所属的西城区金融街学区派位,也就实现了通过买学区房改变小升初的目的。
“学区房”是政府机关划定的合法范围的房产,其实还存在着一些特例的“学位房”,顾名思义就是买了这个特殊的房子,符合条件的一定可以上某某学校,比如上地东西里直升上地实验中学,但需要一些条件,比如学籍要求6年都在上地实验小学等。但“学位房”的过多存在势必造成小升初的混乱,政府一直在控制,近几年的案例越来越少。
问题2:“学区房”的性价比分析回答:提到“学区房”,很多家长的概念就是贵到上天。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伦敦政经做过相关的研究,如果一个住房处在英国最好的学区之中,那么房子就会因此增值15%到20%,而在全球市场,这个增值幅度估计为5%到40%。根据清华大学胡婉扬的研究结论,2011年北京城市居民愿意为重点小学的学区房支付18%的溢价,而重点小学平均择校费为13万元。如果按照一套房50-60平方米的住房来计算,择校费开销大约为每平方米2000-3000,总的溢价金额正好与2011年平均择校费相差不多,学区房市场和择校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均衡。
我们看到的天价“学区房”都是个别学区个别学校存在的。总体上,学区房的溢价跟你通过其他途径实现择校或者学习的追赶是一致的。比如你身处石景山区,你不愿意购买学区房给孩子更换学校,但未来你在石景山接受到的教育资源是落后的,你可能会选择补课等多种方式追赶,你全部的额外花费也就是学区房的溢价。而学区房本身的价值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如果不考虑实际居住的需求,单纯只是购买学区房使用学区功能的话,一定购买小平米的学区房,这样溢价不会过高,会更合算。所以从经济学角度,购买学区房在财务上是不亏的事情,甚至是合算的,甚至很多家庭未来出售当年的学区房获“益”匪浅。
回答:有数据显示,全北京市学区房存量60余万套,占北京市存量房比重10%不到。越稀缺的资源越没有跌价的可能。
学区房的价格一涨再涨,全北京市学区房均价高达65955元/平米,比北京市的存量房均价高出31%。以海淀区为例,学区房均价达到70610元/平米,非学区房均价为52746元/平米。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开学前,名校周边房产的租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回报率很高,涨幅一般接近4%。学区房不同于普通商品住房。因为其特殊的价值存在以及较高的关注人群,拥有着单价高、需求大、升值空间等优点,即使是在楼市的低迷期,学区房的需求都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2016年7月21日,GEO大数据曾发布过一篇《北京学区房洞察报告》,直接给出二手房均价44385元/平米的情况下,学区房均价为53706元/平米,价格溢出约20%。(不同的数据统计机构会有不同的结果,但趋势一致)
事实上,“多校划片”这样一个把优质资源“摊煎饼”的方式并没有降低热度,反而增加了周围的“冷饭”的温度。问题5:“学区房”未来还会这样涨价吗?
答案是肯定的,西城、东城、朝阳在全面卡死小升初之后,小升初依赖“多校划片”和“单校划片”,机会只跟房产关联,之前的众多需要花费金钱和关系的择校渠道全部消失,“学区房”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从2016年楼市的情况看,“东西朝”的学区房居高不下,持续增值。而2017年,海淀区也开始复制西城的路,全面卡死小升初陆续执行,预计在2018最晚2019年,海淀区也全面实行派位制度,到那时候,全北京超过90%的孩子都将按照学区去升学,再加上小升初阶段可以通过更换户籍的行政区实现更换学区,“学区房”的价格走势可想而知。
学区划分的根本目的是均衡优质资源,“强强联合”不叫均衡,所以最优质的小学和最优质的中学一定不会出现在同一个学区,指望“一房无忧”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均衡学区的同时,教委也在强行干预和引导弱校的提升,而且已经出现了效果,但这个过程中,势必有一些曾经的优质校被影响。家长在理解学习的时候更需要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信息,比如过去很差的一所中学很可能2-3年之内就脱胎换骨成了重点级的水准,但过去很火热的学校,现在可能一直都是下坡路。
“学区房”再好,也无法解决孩子的学习实际问题,学校的层次只是一个基本条件,主观的习惯和努力,才决定了结果。
三好网小编提醒大家:为孩子选择最好的能够负担的教育资源是合情合理的,但家长一定要明白:一个积极的学习型的家庭,才是最好的“学区房”。文章来源:小石头侃升学
当前网址:http://www.bjzy8.com/zhangmen/1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