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中国的英语热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但英语霸权的形成并不是英语的错,而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同时,也正是当代的中国加强了英语的霸主地位。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中
中国的英语热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但英语霸权的形成并不是英语的错,而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同时,也正是当代的中国加强了英语的霸主地位。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培养的“英语人数”可能比以英语为母语的总人口数量还要多。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的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茨(Andrew Roberts)说:“英语即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世界性语言,这很大程度上是要感谢中国。”


遗憾的是,如果英语真的成为永久性的世界通用语言,那么对于所有非英语母语的国家来说,那就是一个无法结束的灾难了。 当然,中国过去是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才对英语如此重视的。而今天,也仍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什么是英语,而不是汉语?从全民学英语到人人说汉语还有多久中国需要开始研究摆脱英语霸权的战略了。核心原因有两个:(1)中国需要提高国民外语普遍教育的效率;(2)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事务中,不能永远处于语言上的天然劣势。经济领域正在发生类似的现象:随着中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元几十年的霸主地位,正在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摆脱美元霸权的战略。
摆脱英语霸权是一个着眼点很长远的战略,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英语学习的强度还不能大幅度降低;只有在替代方案开始生效后,才可以积极降低国民的英语学习整体强度。 一个长远的战略可能会很复杂,但我给出的方案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推广某种国际辅助语。可以想象,这个方案立刻会带来这样的质疑:为什么不是中文?为什么一个主权国家不推广自己的语言,而要推广第三方语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我所提议的方案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努力,并不矛盾,每个民族每个国际都有这种努力。然而弘扬中华文化与解决基本沟通的语言问题,是两件有关联但定位完全不同的事情。前者面对的是少部分人群,他们有兴趣学习和研究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后者面对的则是绝大部分普通人群,对他们而言,语言只是一个基本沟通的工具,他们不必对他国文化有学习研究的兴趣。
为什么不是中文?因为主观、客观上都无法让中文取代英语的霸主地位: 主观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母语者学习中文的难度决不低于学习英语的难度,对印欧语系的人而言,难度更大。按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用一个霸权替代另一个霸权并不是好的主张,同时这个主张也自然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对。再说,经济上也不是哪个国家可以永远遥遥领先的,总不至于谁经济好了就推选谁的语言做国际通用语,全世界来回折腾(尽管在欧洲已经折腾过几回了)。客观上,历史只给自然语言垄断全球一次机会。自然语言垄断全球需要有两个长期同时存在的条件,一是该语言使用范围足够广,二是他国学习该语言能获得无法替代的巨大利益。英语满足第一个条件来源于从十六世纪开始的全球殖民运动,英国的殖民地范围最终覆盖全球,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英语满足第二个条件是因为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美国的高科技革命,英语母语国家在相当长时间一直带领这全球科技的发展,而科技是每一个现代国家都必须拥有的支柱。这样两个条件未来还有机会落到中文头上吗?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的《人类简史》告诉我们:几百年前殖民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不仅是因为欧洲科技的高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当时地球上其它王国都不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是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余者皆为蛮夷”。现在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文明知识的普及,这个情况显然不会再发生;再说中国是从未殖民他国的国家,将来也不会。同样,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和顶尖科学技术的全球合作,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再做到处于无法替代的科技地位,因此中国虽然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也无法满足第二个条件。简单归纳:中国永远不会像当初英国一样推行殖民,中国也不可能在科技上甩开英美两百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更不用说两个都缺。历史不会重演,中文无法重复英语的成功。
可见,虽然中国需要摆脱英语霸权,但理性又告诉我们,以中文代替英语的地位是不可行的,所以中国不得不寻求第三方解决方案。 从更加积极的角度来说,中国以大国的身份领导国际语的发展,造福全人类,有何不可?而这个方案,还可以有效配合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比如在对外合作中双方都是非英语国家公司,但除了用翻译或者用双方都不熟练的英语交流还能怎样?如果用中文或者对方国家的语言,也总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长远来看,只有选择一门简单易学的第三方语言,以最低成本成为大家平等合作的工作语言,是最为合适的。 结论是,就像挑战美元霸权不意味着人民币要称霸,反而是更多地支持世界银行的“通用货币”——SDR(特别提款权)的发展一样,终结英语霸权的,可以是中国,但目标不应该是让中文称霸,而是支持某种国际通用语的发展,来谋求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人类的福祉。
其实还是因为落后,没有自信,觉得国外比我们先进,所以想培养人才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以前小时候都觉得会说英语很厉害,学英语就是了不起的,但是确实普及英文教育取得了成效,很多大神,包括马云,英语说得也很溜,因为需要交流和借鉴先进的东西,同时也能向世界输出中国,尽管用的是英语。
现在已经在慢慢改变了,包括孔子学院的建立,很多国家开始学汉语,前段时间甚至有某地区教育部门说取消英语必修学科。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中国发展了。 然后就有某类人群说中国人开始自大。
我觉得如果中国按照自己的轨迹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慢慢地英语就会变成可选择性的东西,因为中国人不需要用英语去国外谋生了,国内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但是如果不把英语当成一门技能,当成了解外国文化的渠道,当成兴趣,也是挺好的。
当前网址:https://www.bjzy8.com/koyu/2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