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中国人进入海外圈后的融入是只懂其表,不懂其里。 由于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在本国的融入评判标准就是会说汉语,最好有个汉化的名字 就推己及人的觉得自己到其他国家这么做就
中国人进入海外圈后的融入是只懂其表,不懂其里。 由于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在本国的融入评判标准就是“会说汉语,最好有个汉化的名字“ 就推己及人的觉得自己到其他国家这么做就会被认同。


有多少人出国前被父母嘱咐”要过语言关“的? 又有多少人平时用的名字和自己护照上完全不搭边的? 练好当地语言有错么? 当然没有,交流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把一个语言在心理置于另一个之上,后者还是自己的母语的时候,那叫贱。 我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去一个师兄师姐家玩,夫妻俩都是中国留学生,我们也很自然地用中文哄他们家刚出生的小孩玩。 人家拉下脸说,不要用中文污染我孩子学习纯净英语的环境。 注意用词。 是污染。
自此后我再也没去过这对夫妻家,想来他们的娃也快20岁了,希望他在这个社会中能顺利确定自己的位置。 至于起名,很多人说起英文名容易交流,那你去日本是不是让别人叫你加藤隼,去韩国叫你金正爽? 去沙特叫你莫喊莫插,去德国叫你我爱夫刚,去法国叫你路易威猛,去印第安部落叫你 大红鹰? 如果你不这样,单起个英文名算啥? 就不说那些叫 honey cherry, 或者 Hi, my name is Christian, Im a Buddhist得了。
另外,你们那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英文名,而是盎萨名。 行走各国的朋友应该明显感到,起个英文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代人和他们的孩子越来越回归自己的文化底蕴,包括名字。 毕竟你起个George, 人家正派盎萨会说这是我家多少代的名字传承,你拿来干嘛? 然而在这种作践自己的融入下,绝大多数华人固执地保持着在国内的文化互动方式与舒适区。其他国家我不清楚,在美国,你温良恭俭让当孙子,人家觉得你不是发扬风格,而是你就是孙子。 就会蹬鼻子上脸。 自己的利益自己作为个体不争,也不抱团争,就知道呼吁,总想青天大老爷开恩。 或者直达天听仍然华人非常典型的方式。每次遇到事就去哪个屁用不管的或者白宫网站请愿。 人家眼里你是啥?
投票没人,政治捐款没你,任何侵犯你利益的法案就抗议两声,平时既不拥枪练枪,对于自己所在区域内能偷点税就偷点(地税基本就是警察,教育这几块)。 遇到事情反抗的寥寥无几。 这么软的包子,不欺负你欺负谁?
同样,华人生意圈多乱别以为我们做联邦执法的不知道。 尤其是佣工这块。只要愿意合作,美国联邦政府对劳工权益维权不遗余力啊。 为了一个300万的案子,政府敢花300万去全美国找已经离开的中国工人,并出钱出飞机票让他们回去作证,最后判下来的钱政府一分不留,分给这些被拖欠工资的员工。 然而,绝大部分的华工连站出来维权的勇气都没有,我们都把律师用公费给你请好了,就等你上庭作证,结果来句你算了,不做证了,你都算了,我们执法的还能怎么办? 久了就有人抱怨政府执法部门不维护华人利益?
什么是融入社会? 每次听有人说要融入主流社会,我总会确定一下,他们是要华人更像白人中产阶级吗?还是要保持华人的特性但是增加社会影响力?(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我个人认为,后者才应是正确的答案。所谓融入主流社会的标准,就是对自己,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自尊,有自信,对外在文化采取包容的,开放的心态,对自己的智力,人格,品德,能力,为人处事,人格魅力有自尊,有自信,热爱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快乐,那就是主流社会。人已在其中,还往哪融? 不平等就没朋友,只有奴才,只有甘愿为奴的人才会被一直歧视,这一直是我的看法。 ”很多华人那不叫移民,那叫投诚“在美华裔:不要用中文污染,我孩子学习纯净英语的环境。
当前网址:https://www.bjzy8.com/koyu/2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