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对于英语是否要学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支持方面英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英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反方则认为学英语耽搁的
对于英语是否要学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支持方面英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英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反方则认为学英语耽搁的时间太久,而事实上只有不到10%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到英语,而对大部分人来说英语并没有用处,学习英语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我们可以转变一下思想英语是否能成为选修,让更多的人或者感兴趣的人去学习,如果这个问题解决,那么英语问题就无需争论了。如果让英语选修就会遇到三个问题,这如果这些问题没法解决英语很难实现选修。 什么人去学习英语 让10%需要使用英语的人去学习英语这个方法,看起来似乎不错,但没有可行性,10%学习的英语的人,大部分都是以后的科研人员,换句话说基本上都是硕士以上的学历,也就是高科技人才。谁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未来不可能读硕士或者不可能成为高科技人才呢?
其实这和中考是一样的,即便成绩差,也都想着去读重点的高中,英语能成为选修课吗?这3个问题没法解决,就无法实现更没有家长在小学就给孩子设下目标,以后走中职路线放弃读高中。即便是考试失败,选择复读也是普遍现象,即使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也会选择复读,明年再战。
其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楚,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不行,尤其是家长更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如果有10%的孩子可以选修英语,那么必然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这个10%之内。因为放弃学习英语就等于放弃未来的机会,那么请问谁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因此因为英语成为选修最后的结果,和现在一样人人在学,没有任何改变。 英语选修 在市场教育化的今天,不得不说寒门学子的机会在减少,学校承担的普及教育在整体教育的比重下正在下降。中考自招考试,大部分内容全都是超纲的,能够提供这方面知识学习的地方,只有民办学校和课外补习班,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来保底。本来寒门学子是一件非常好的机会,那就是公办学校的提升班,这个地方不收费,只要孩子够牛够努力,就可以得到好的教育资源。
寒门学子,没有民办超纲的教学,更没有补习班的助力,如果家庭不能够提供必要的帮助,自招基本和寒门无缘,只能拼课。即便是裸考,家境好的孩子,会有社会各方面的助力,而寒门学子只能依靠自己本身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竞争。即使国家对边远地区采取加分措施也是杯水车薪,受益人极少。 而英语一旦成为选修课,甚至学校不再教英语,那么寒门学子上升的通道将再一次被阻拦,他们的家庭承担不了去课外学习英语的费用,不会英语意味着无法成为顶尖人才。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公平。 大学学习英语 也有很多人说,高考取消英语,到了大学再学英语也不迟,这个说法确实成立,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大学开始学英语一样也可以。但还有两个问题,大学学习英语首先会大大地加重学习负担。大学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轻松,那些觉得读大学轻松的大多是混日子混文凭的。
现在很多大学采用了英语的原版教材,对于零基础英语的人来说,这根本没办法学习。因此种种情况决定了大学零基础英语不可能实现,尤其国家对大学的教育正在改变从理论教育正在推向实践和科研相结合的过渡。 综上所述,英语成为选秀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让少部分人去学英语,不现实,也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也不具备操作性。 其实英语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权重确实有点高,且教学的方法过于死板,注重考试成绩,缺乏实用性的训练,学了多年的英语不能开口说一句话,听不懂英语的学生比比皆是,这些学生的英语只能用来考试,但不英语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学的问题。 个人感觉比较理性的做法是降低英语在平时的学习中的权重,比如语文高考150分,英语100分就够了。英语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英语是工具,它是拿来使用的,并不是拿来考试的,只能用考试的英语有何用?
适当降低英语的权重,改革英语的教学方式,使之更偏向实用,才是英语教学改革应该走的方向。
当前网址:https://www.bjzy8.com/koyu/26172.html